樓宇買賣唔簡單:問契與答契的幕後故事
好多市民以為樓宇買賣係一件簡單嘅事,只需要喺轉名契上簽個名就搞掂。實際上,買賣雙方背後嘅律師需要處理大量工作,包括就買賣合約嘅條款進行談判,仲要進行所謂嘅「問契」同「答契」。簡單嚟講,「問契」係買方律師對業權提出質詢,確保物業嘅業權狀況清晰無瑕疵。律師唔單止要核實物業轉讓嘅合法性,仲要檢查有冇潛在問題,例如之前轉手嘅程序有冇違規、會唔會有維修令或釘契等情況。「答契」則係由賣方律師對呢啲問題作出回應,有時甚至牽涉到簽錯名、文件遺失等細節,律師需要落盡心思幫客戶補救。
買方律師的風險與責任:專業疏忽的代價
如果買方律師喺查契過程中忽略咗某啲業權問題,導致買家日後利益受損,咁買方律師可能會被指控專業疏忽,仲有機會畀客戶追討損失。因此,樓宇買賣律師雖然只收幾千至一萬幾千蚊嘅律師費,但要承擔住幾百萬甚至過千萬嘅風險,呢份工作嘅複雜性同責任係唔容忽視。
業權註冊制度的優勢:簡化流程與保障權益
最近推行嘅「業權註冊制度」有助買家更放心咁取得良好業權,亦都減少買賣雙方律師喺查契上嘅時間。呢個制度喺好多普通法地區,例如英國、新加坡、南非同澳洲早已實行。當田土廳登記咗某個業主嘅名字,就代表佢擁有合法業權,未來如果出現業權瑕疵,政府設立嘅彌償基金會負責賠償。流程簡化,亦有可能進一步再減低樓宇買賣嘅律師費 (雖然筆者覺得樓宇買賣嘅律師費已經係蔗渣價)。
外國經驗的啟示:制度改革的潛在挑戰
當然,任何制度都有利有弊。例如筆者聽聞喺英國出現過假業主詐騙事件,以往需要搬疊契俾你睇,家陣可能用假身份證就可以過關。不過,如果買賣雙方喺律師行完成交易,騙徒要通過律師行交收,難度就會增加。
審慎選擇律師:確保資產安全的關鍵
整體而言,呢條例對香港樓宇買賣絕對係一件好事,能夠縮短交易時間、減少交易糾紛、提高確定性,令市場更加透明同穩定。不過,新制度嘅推行仍然需要解決好多技術同實際問題,政府亦需要確保登記流程順暢,以及制定完善嘅錯誤賠償機制。
喺呢度,我想提醒大家,樓宇買賣涉及巨額資產,可能係你人生中最重大嘅投資之一。所以,一定要搵可靠嘅律師幫你處理,唔好因為想慳幾百蚊而選擇唔可靠嘅律師。專業同有經驗嘅律師可以保障你嘅權益,避免將來遇到不必要嘅麻煩同損失。